在中西文化比较上,冯友兰先生曾用“古今”来表述“中西”,至今仍被—些学者认为是不合常理的,理由是:“把不同文化之间的差异,看成时代性差异,即将中西对比变成了古今对比。这种西方中心主义视野中的比较,一般而言是不会真正把握问题的实质的。” 拙初读过冯先生的《中国哲学简史》(1948年出版),该书可是在先生的两卷本《中国哲学史》出版十几年之后写就的呀!这样—位学贯中西的中国哲学史家,能犯当下一些学者所指出的低级错误吗?
窃以为当下学者,若不采用概念思维方式去判断冯先生的用词造句,而是采用意象思维方式去面对当代中国的文化现状,就能感悟先生为什么用“古今”来表述“中西”的深意了!我们现在活着的人,在学生时代,被接受的是何种文化思维方式?是概念思维方式,还是意象思维方式?“不会真正把握问题的实质的”是冯先生吗?
评论